第十六章 朝堂_晚唐余晖
小说吧 > 晚唐余晖 > 第十六章 朝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十六章 朝堂

  “陛下,请恕臣直言。”

  “自陛下登基以来,连年战事,耗费钱粮兵甲无数,府库已然空虚。”

  “如今朝廷在西川上的战事未休,虽然并未派遣多少兵马,但是钱粮消耗不少,两川的赋税也无法及时运来长安。”

  “如今朝廷府库并不充盈,实在难以继续发动战事。”

  “此时当休养生息,整顿神策军。尽快平定西川的叛乱,将三川赋税尽快收入朝廷。”

  “有三川钱粮收入,朝廷可厉兵秣马数年,当可再谋其他。”

  出乎意料,这次劝谏圣人的是一向明哲保身的崔安潜。崔安潜之前与张承业二人去与张延礼议和,虽然最终让张延礼退兵,但是参与和谈的二人却遭到了圣人的厌弃。

  张承业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监军,被打发到地方。

  至于崔安潜,圣人虽然没有罢免他的相位,但是却疏远了不少,圣人现在更加信任新提拔的徐彦若和王抟,当然原先的韦昭度和孔纬,圣人对他们的信任也没有消减半分。

  徐彦若是刑部侍郎徐有功的六世孙,宰相、吏部尚书徐商之子。王抟祖籍琅琊临沂,是武周时期的宰相、吏部尚书王方庆的八世孙,出身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家大族琅琊王氏。

  虽然经过黄巢的屠戮,那些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家大族损失惨重,但是这些世家大族还没有彻底衰败,还是有些底子的,如今朝廷的那些宰相还是出自世家大族。

  不过,虽然崔安潜一反常态,主动劝谏圣人不可继续鲁莽行动,他的建议和当时杜让能相同,朝廷还是有几分底气的,只要能够稳下来不算,有三川的赋税,再编练了一支还可以的神策军,虽然不足以号令天下,但稳住现在的局势却是不难,如果再出一个太宗那样的战场神君,那恢复盛唐的状况也不是完全不可能。

  但是圣人却对崔安潜极为不满,完全无视了对方的想法。

  圣人年轻气盛,非常着急,着急于短期内威压四海,恢复太宗时的权威。

  “汉阳郡王那里,可有任何回应。”

  圣人马上又询问起了左右,汉阳郡王韩建,被封为华商节度使,赐军号镇国军。韩建出自忠武军,是杨复光的忠武八都之一。不过杨复光死后,韩建既没有跟随忠武八都的老大鹿晏弘流窜,也没有跟随王建去蜀地,而是占据了华州,自成一方势力。

  随着周边战乱不断,尤其长安几次战乱,不少难民逃往华州。而韩建倒是有几分本事,招抚流民,将华州治理的彷佛乱世中的一片净土,也让韩建的实力大涨,成为京兆府附近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
  如今圣人周边,王重盈是谁有不相帮,只想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。南边的杨守亮倒是勉强算是忠于朝廷,但是却是杨复恭的心腹,并不被圣人信任。

  唯独韩建,并没有过多的畏惧张延礼,加上不属于杨复恭一系,正是现阶段是圣人着重拉拢的对象,不但授予镇国军节度使之职,又加封对方中书令之职。

  所以,圣人现在极为重视韩建的想法,有引对方为外援的想法。

  “禀陛下,汉阳郡王正在镇压金州的叛乱,并无力继续出兵。”

  对于华州那边的情况,朝中其实还是非常清楚的,圣人一询问,立刻就有人向是圣人汇报道。

  不过,圣人躁动的心并没有那么容易停歇,转而询问起了执掌神策军的杨复恭。“观军容使,神策军如今如何了,是否能去边疆戍边。”

  面对圣人的询问,杨复恭倒是没有太多的情绪,恭敬说道。

  “禀陛下,朝中钱粮短缺,如今神策军不过两万人,并无力去边疆戍守。”

  “况且,北方杂胡、党项各部已被岐王镇压,无法生乱,当此时,应该让神策军继续在长安护卫陛下。”

  “如今神策军已经欠饷多时,若是强行让他们戍边,恐怕朱泚、庞勋之变近在眼前。”

  面对圣人不算靠谱的想法,杨复恭干脆直接出言拒绝,没留一丝情面,甚至言语间都有些威胁的意味了。

  现在的朝堂,其实也很复杂,矛盾重重。

  历来圣人和宦官的矛盾,一直充斥着整个晚唐,在绝不多数时候,都是宦官占优,毒杀废立皇帝都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。

  但是,现在,因为很多偶然因素,朝堂中的权力格局出现了变数。

  和其他朝代不同,晚唐宦官的权力根源并不是来自于皇帝,而是手中的军队神策军,作为中晚唐朝堂仅存的军事力量,神策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。加上因为泾原兵变后,德宗不再信任文官和武将,反而信任起了宦官,所以神策军一直都掌控在宦官手中。

  黄巢之乱、田令孜攻打河中、以及后来杨复恭出兵凤翔,这几次大战让神策军衰弱到了极点,然后还发生了李茂贞带领神策军去往山南东道。

  不过,圣人一开始没有在意,没能及时做好制衡,神策军虽然衰弱,但始终被杨复恭牢牢掌控。

  但是,最近又发生了一件事情。杨复恭之前将神策军中的勇将胡弘立收为养子,胡弘立改名杨守立,后来又将他扶持为京兆尹。但是圣人这段时间,被百官劝说,开始打压杨复恭的势力,所以圣人就从杨守立开始。

  圣人并没有排挤打压,反而将对方引为亲信,赐姓李,改名李顺节,又授予他同平章事,直接任命李顺节为宰相。所以李顺节转而投靠了圣人,有了李顺节相助,凭借对方在神策军中的影响力,圣人已经有了与杨复恭分庭抗礼的本钱。

  虽然杨复恭还有养子杨守亮在洋州为外援,但是圣人也同样拉拢了韩建,并不惧怕对方。

  朝中圣人和杨复恭的冲突,已经渐渐都摆到明面上了。这一次,圣人想趁张延礼出兵河西之际,让神策军戍守边疆,除了有夺取张延礼的地盘,也有将杨复恭的直属力量排挤出长安的想法。

  只是,杨复恭对这個事情的反应极为剧烈,不但直接拒绝,还威胁若是圣人强行任命,会引发神策军兵变。

  圣人和朝廷诸公,不是不清楚兵变的可怕之处,面对杨复恭的威胁,圣人并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,并不敢继续逼迫对方,如此一来,此事竟然不了了之。

  终究,之前的杜让能、以及现在的崔安潜等人苦口婆心的劝谏,比不得杨复恭的直接威胁来的有效。

  不过,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,圣人随后就抓住了机会处置了他一向看不顺眼的崔安潜。龙纪元年十月,平卢节度使王敬武去世,部将大多支持其子王师范继任,但棣州刺史张蟾拒绝支持王师范。圣人于是任命崔安潜为检校太傅兼侍中、青州刺史,充平卢军节度观察、押新罗渤海两蕃等使。

  圣人此举不但想将崔安潜赶出朝堂,也有想将平卢军收归朝廷的意思。但是,平卢军远在山东,圣人把手伸的这么长,引起了各地藩镇的忌惮。

  最终,长安朝廷终究没有再次对张延礼用兵,整个朝堂维持着一个短暂的平衡,目前朝堂最主要的矛盾在圣人和杨复恭之间,暂时顾不了其它事情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a68.org。小说吧手机版:https://m.ba68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